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品牌博览  >> 品牌之林  >> 查看详情

多亏了全形拓 国宝青铜器可以传久流远

来源: 中国汽车文化网  日期:2017-03-11 15:11:57  点击:100 
分享:

  

来源:杭州日报 记者 陈友望

  青铜器是中国传统文艺的精华,以制作精良、气魄雄伟、技术高超著称于世,但这记事耀功的礼器非一般人所能阅示,智慧的中国人便发明了以墨传拓青铜器全形的方法,让人们可以广泛欣赏这些国之重宝。

  他让全形拓作品第一次出国展示

  不久前,浙江省公布了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形拓”技艺成功入选。南宋钱币博物馆馆长屠燕治,也是这项杭州全形拓印术的传承人。

  早在2015年9月,一幅来自杭州的非遗技艺作品――西周邓孟壶全形拓,出现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成立70周年纪念展”。一张宣纸上,用墨包拓出青铜器的三维立体器物图形,吸引各国观众留步观赏。屠燕治说,这是中国传统全形拓作品的第一次出国展示,这幅全形拓作品,由他采用拓包、墨和宣纸拓制而成。

  全形拓技艺很是古老,最早可追溯到魏唐金石学演进时期的传拓技术,至今有1500年历史。传拓技术,有着雕版印刷活化石之称,对印刷技术的发明起到了开创性作用,在印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清中晚期全形拓的出现,更把拓印技术推到一个高峰。

  他传承和发扬了源于杭州的全形拓

  全形拓的发源地在杭州,屠燕治说,其创始人是释达受(六舟),曾掌执杭州净寺。从浙江省博物馆保存的大量珍贵馆藏中发现,释达受采用堆拓、投影成像拓、人物配景拓、器物配画拓、翻刻替代拓等技法,对全形拓的开创和推行,发挥了巨大作用。

  杭州南宋钱币博物馆保存着西湖疏浚工程发现的不少青铜器残片,为把杭州这些千年文化遗存更好地传承,馆长屠燕治收集和研究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三十多年前他就跟随著名钱币学家马定祥先生学习历代古钱传拓技术,十多年前还专程南下赴广州向著名版本学家王贵忱先生讨教,目睹研究著名金石学研究专家容庚先生的全形拓作品。

  近年来,屠燕治全身心投入于全形拓技艺的研究和制作。清代全形拓技艺“以拓包作画”主要采用三种方法,一是“分纸法”,二是“整纸法”,三是“翻刻法”。屠燕治在效法前辈马起凤、六舟、周康元、马子云等人的传拓技艺,更是掌握了干拓、湿拓、平面拓、立体拓、分纸拓、整纸拓、翻刻拓、朱拓、墨拓、蜡拓、蝉翼拓、镶拓、乌金拓等十余种技法。

  其中,屠燕治尤以整纸传拓、摹绘补拓、替代借拓、套色镶拓见长,以“器形逼真、拓工精良、图文精美、布局合理”称誉业界。

  所谓“整纸传拓”,将器铭和器物传拓到同一张宣纸上,尤其是在传拓器形时,不做任何裁剪;“摹绘补拓”,则是沿用宫廷画中人物配景文玩图画法,先用铅笔在宣纸上勾绘出器物草图,随后移动宣纸,在草图内经过多次定位、上墨、拓印,最后完成整个器物文饰和器形的立体拓图;“替代借拓”,沿用清代借代法,通过主体变换,解决不在或少在文物实体上传拓的难题;“套色镶拓”,首次将套色印刷理念用于全形拓,先用黑墨拓出地张和器形,然后用红墨拓阳文或需突显部分,将不同墨色“镶嵌”在同一宣纸上的“套色拓”,使画面更具对比性和空间感。

  他坚持发展理念走出全形拓新路子

  屠燕治在全形拓技艺制作过程中,坚持“传承、发展”理念,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他完成的全形拓,包括战国的秦公簋、西周的毛公鼎、散氏盘、邓孟壶、交君子壶、亚宝酉簋、小克鼎、颂簋、鬲比S、父己方、凫叔F、师兑簋、鲁伯愈父、遗卣和商代的父丁鱼尊、簋等,共30余件作品。

  2015年,屠燕治的全形拓作品在美国纽约展出获得好评;9月,屠燕治获得“国家文化艺术奖”。现在,屠燕治是中国文化艺术发展联合会荣誉主席,还被杭州职业技术院校非遗传承教育创业基地聘为兼职教授。2016年11月,收编了屠燕治多幅全形拓作品的《世界当代书画艺术名家博览》一书被联合国图书馆收藏。12月,屠燕治被联合国和平书画院聘任为终身院士。

  著名学者容庚教授说:国宝青铜器“虽可以传久,但不能流远”。今天,中国全形拓技艺已经由杭州市西湖区走向世界,使中国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实现了既可“传久”,又可“流远”的目的。

相关文章

  • 香港苏富比2017安迪沃霍、林风眠中西大师齐上阵 香港苏富比2017安迪沃霍、林风眠中西大师齐上阵

      苏富比现当代艺术晚间拍卖将于4月2日在会议展览中心举行。除了常设的“现代亚 洲艺术”、“当代亚洲艺术”及“现当代东南亚艺术”版块以外,本季晚拍更首次带来重要西方当代艺术作品,不单有国际知名艺术家如安迪・沃霍(Andy Warhol)、尚・米榭・巴斯基亚(Jean-Michel Basquiat)、达米恩・赫斯特(Damien Hirst),及亚德里安・格尼 (Adrian Ghenie)等之作,更同场呈献其他炙手可... [阅读]

  • 毕加索番茄静物即将上拍伦敦苏富比 毕加索番茄静物即将上拍伦敦苏富比

        1944年夏天,毕加索与玛丽・特雷斯(Marie-Therese)生活在还处于纳粹占领中的法国巴黎,有一天,他为家中窗台上的番茄植物画了一幅静物,既反映了当时食物紧缺、人们不得不自己种植农产品的现实,同时还以富有生机的色彩和成熟果实的意向表达了人们强烈的意志力。那个时候,番茄是这座城市窗台和阳台上最常见的东西。   由于被纳粹列为黑名单,毕加索在战时的画作被禁止展出。如今,这幅画将在3月1日伦敦苏富比(微博)举办的“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拍&rdq... [阅读]

  • 金槌拍卖师金铃告别佳士得 金槌拍卖师金铃告别佳士得

      佳士得中国首位拍卖官、为佳士得敲下中国纪念性首槌的拍卖师金铃,日前正式离开佳士得中国,到英国苏富比(微博)艺术学院进修艺术与商业方向的课程。   “感谢佳士得在这四年时间里给我提供了很好的展示平台,让我可以在这个国际舞台上发挥自己的拍卖特长。”金铃说,“因为佳士得,我有机会接触到世界一流的艺术品和世界一流的拍卖,有机会能够跟世界顶级的机构合作,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在艺术领域造诣的不足,所以在2017年的大半年时间里,我将停下来为自己充电,加深对艺术历史和艺术市场的了解,强化语言能力,希... [阅读]

  • 闲说《红楼梦》里的古董:贾府的衰败和文物也有关 闲说《红楼梦》里的古董:贾府的衰败和文物也有关

      《红楼梦》是一部技术门槛很高的小说,要模仿还真不容易。除了在故事结构安排,人物形象塑造,诗词搭配等方面让后人难以企及之外,小说中关于中医、收藏、书画等方面的描写,也是其技术高度的集中显现,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对贵族生活不熟悉,没有长时间的耳濡目染,这些个高大上的场景靠想象是无法完成的,例如《红楼梦》里的古董收藏也折射了贾府的贵族光彩,我们且来看看。文/刘黎平   不简单:从古董商的角度分析贾府的兴衰   《红楼梦》说的是高富帅和白富美的生活,然而,其小说是从小户人家和普通草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