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精彩视频  >> 奇趣精选  >> 查看详情

《青龙镇遗址考古展》开幕 探寻千年古港的未解之谜

来源: 中国汽车文化网  日期:2017-03-13 10:41:38  点击:116 
分享:

在近7年考古发掘的基础上,仅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上海博物馆就向公众推出《千年古港:上海青龙镇遗址考古展》,该展于今天起至5月30日在上博举办,观众可一睹千年前上海作为国际贸易大港的风采。同时记者获悉,上海青龙镇遗址考古入围“2016全国考古新发现”终评的25个项目名单。

唐宋时期“东南巨镇”

本次展览共101件展品,通过“东南巨镇”“盛世佛光”“丝路遗珍”三部分来讲述青龙镇的往昔。

上博考古部主任陈杰介绍说,唐宋时期的青龙镇被称为“东南巨镇”,是“富商巨贾,豪宗右姓”云集之地,南宋时期,青龙镇因海上贸易兴盛,市镇规模可观,镇上有“三亭、七塔、十三寺、二十二桥、三十六坊”,当时被誉为“小杭州”。而今由于考古发现,我们可以从唐宋遗迹中,探寻当年青龙镇的生活风貌和社会状况。

展品中有一件唐代长沙窑青釉褐彩雄狮纹执壶,青釉瓷壶上贴印着雄狮和椰枣纹,层次分明,富有神韵,这件明显具有西域色彩的瓷器在当年是根据来样定烧的外贸商品,主要销往东南亚和阿拉伯地区。这件执壶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上世纪80年代青龙镇开挖河道时在水井中发现的,可以说是青龙镇遗址考古发现的第一条文物线索。

3D打印的贴金卧佛像

去年12月首次向世人揭开面纱的青龙镇隆平寺塔基地宫,让青龙镇遗址考古发现瞬间红遍上海乃至全国。神秘地宫里发掘的文物也是这次展览的重头,包括各个时代的钱币、阿育王塔、金银铁木四种材质的套函、木贴金卧佛像、舍利等。但由于金质套函和卧佛像的文物修复、整理需很长时间,所以这次展出的是复制品,尤其那具雕刻精美的卧佛像是用3D打印出来的,跟原件相比,除了重量,几乎看不出差异。

隆平寺塔基里还发现了大量青砖,有的在侧面模印了文字,也有在正面或两面用红笔书写了文字。这些青砖都是宋代的青龙镇信徒捐给隆平寺的,这次展出的一片宋代青砖侧面模印有“陆仁安并妻孟十娘舍八万四千片”,这位当年的“大户”夫妇留下了他们的名字,但只舍了一片砖的郁四娘,也能在砖上用红笔留下名字。

至于神秘地宫中的舍利到底是谁的供奉?装舍利的银质套函给出了答案――银函盖上刻着三行字,大意是秀州嘉兴县人徐函贵,寄住在华亭县青龙镇,他和妻子唐八娘为母亲曹十四娘子而供奉。

建窑瓷器宋代就有仿制

展览通过青龙镇出土的大量瓷器,说明了唐宋时期青龙镇的贸易大港地位,也证明了上海自古就是海上丝路的重要港口。青龙镇考古发现的陶瓷有唐代越窑、德清窑、长沙窑、宋代建窑、龙泉窑、景德镇窑、吉州窑等,虽然出土的多为残器,但大部分都没有使用痕迹,说明这些贸易瓷是在青龙镇转运途中被遗弃的。

尤其难得的是宋代福建建盏瓷器,据上博方面介绍,建盏在北宋时期就是御用茶盏,供皇家和贵族喝茶使用。此次在青龙镇考古发现了20多件建盏瓷器,非常难得。而正因名贵,当年就诞生了东张窑、茶洋窑等仿制建窑的瓷器,在青龙镇考古中发现了大量上述两个窑口的仿建窑瓷器。

青龙镇考古还在进行中,而且是一项长期任务。因为青龙镇留下的谜团还很多,比如当年沿着通波塘两岸展开的“三十六坊”“二十二桥”至今尚未发现,唐宋时期的港口准确位置有待考证,港口附近是否有沉船也是一个谜。通过展览,观众可领略到千年前上海贸易大港的风采,也能和考古工作者们一起,进一步思索和探寻那些历史尘埃中的未解之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