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赛事活动  >> 赛事装备  >> 查看详情

我国农药将走进高效低风险时代

来源: 中国汽车文化网  日期:2017-03-11 16:08:00  点击:149 
分享:

  春节刚过,老百姓大量采购农产品年货的时候,许多人把农残留少,甚至是不使用农作为自己购买的标准。农真的如此可怕么?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郑永权研究员接受采访时表示,实际上,我国农已经经历了低效高毒、高效高毒、高效低毒和现在的高效低毒低残留4个发展阶段,而受到人们推崇的“高效低毒低残留”概念如今也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求,中国的农应用将走进高效低风险时代。

  高毒农的时代早已过去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农毒性极大,灭害虫的同时留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然而,郑永权介绍,目前我国所用农跟过去的农相比已大不相同。首先是农的化学成分和结构有了很大变化,过去多为含氯和砷以及有机磷农,现在多为仿生农,毒性大大降低。其次是剂的作用机理不同,过去多为神经毒剂,容易引起人中毒。现在有影响昆虫能量代谢、物质合成的新农,对影响相对较小。再次是效果好、用量少。目前我国含有高毒农成分的产品比例不到2%,低毒和微毒农产品达75%以上。因此,高毒农的时代早已过去,现在总的趋势是农的毒性在降低,使用量在减少,安全风险在降低。

  “目前市场上批准使用的农在其使用登记的作物上按其规定的使用方式、使用剂量、使用次数和安全采收间隔期都是相对安全的。”郑永权告诉记者,“一些查处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在于违规操作,并非农本身的问题。”

  “人们对农的刻板印象往往放大了对它的恐惧”,郑永权表示,就像人生病了要吃,植物生病了也一样,正是在病虫害面前,由于农的使用,才避免了减产风险,保证了我国粮食的稳产增产,同时减少农作物生物毒素和食源性疾病微生物的污染,保证了现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

  低毒低残留农同样存在环境风险

  长期以来,出于食品安全的考虑,各国把对靶标生物高效、对人类低毒、在农产品中和环境中残留量低作为农应用的主要诉求,高效低毒低残留农应运而生。然而,实践中发现,这其中同样隐藏着风险。

  氟虫腈是一种典型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虫谱广,对作物无害,对低毒,曾广受欢迎。然而施用后一段时间,人们发现蜜蜂对氟虫腈非常敏感。一只蜜蜂采集带有极微量氟虫腈的花粉后,有时候并不会直接死亡,而是把这种花粉带回巢穴。久而久之,就会造成整箱或整窝蜜蜂的死亡。又如磺酰脲类除草剂,每亩地仅用1到2克就可有效灭杂草,可以说是非常低毒低残留的农。但其留在土壤中会造成后茬作物死亡或植株矮小,负面作用不小。

  此外,科学家已发现,就是同一种低毒低残留农分子,由于具备不同的空间结构,也很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的毒性机理,对非标靶生物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例如,S-异丙甲草胺和R-异丙甲草胺都可除草,但后者负面影响显著。这种相同分子式、不同空间结构的农被称为“手性农”。手性农占现有农的40%,然而目前仅有7%的手性农使用单一异构体,能够清楚识别。因此,手性农也隐藏着风险。

  “过量施、后茬作物害、农残留超标、水生生物中毒死亡、蜜蜂等益虫大量死亡、毒生姜事件等,这些都是农使用中存在的农产品质量及生态环境安全风险。”郑永权告诉记者,“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概念主要针对人类而言,但是对生态环境、非标靶生物而言不一定安全,所以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求。

  高效低风险将成为农发展主流

  农的发展,正是一个不断提高效、降低风险的过程,如何更好地趋利避害成为关键,由此,郑永权在学界率先提出了“高效低风险农”的理念。

  郑永权表示,高效低风险将成为农发展主流,此类农应具备这样几个特点:一是标靶生物活性高,单位面积使用量小,二是对人畜低毒,对环境有益生物安全,三是对农作物安全无害,四是易降解,且降解产物安全。此外,他认为,对于农风险的控制,不仅要在研发,更应该贯穿加工、应用及管理的全过程。

  围绕这一问题,郑永权团队在近年来创建了一套以有效成分、剂型设计、施用技术及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农高效低风险技术体系,其中包括手性农识别技术,水基农技术,“科学选、合理配、精准喷”施技术和以农“风险监测、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为核心的风险管理方案。这一技术成果体系剑指农毒性残留和环境风险,在河北、山东等28个省的推广应用中,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显著,获得了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我们的创新成果已经被农业部相关部门采纳,高效低风险农的理念已经被认可。”郑永权介绍,在实际工作中,高效低风险已经成为农业部等有关部门对农进行登记时会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郑永权认为,随着高效低风险农理念和技术的推广,农这把“双刃剑”将真正实现“正面作用可期,负面影响可控”,从而带动农产业转型升级,帮助我国进入农应用的高效低风险时代。

   (记者 杨舒)

相关文章

  • 近期将有10家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 近期将有10家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

     北京2月15日电(记者贺迎春)科技部副部长阴和俊在今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146家国家高新区发展势头强劲,发展态势良好,“十二五”期间营业收入保持年均17.4%的增长速度;2016营业收入预计达28.3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工业总产值20.5万亿元,同比增长10.3%。 阴和俊表示,17个国家自创区对所在地区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武汉东湖、湖南长株潭、四川成都等国家自创区主要经济指标连续数年保持30%左右的增速。2016年1-11月... [阅读]

  •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安全运抵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安全运抵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

    北京2月13日电(赵竹青 郭心冰 肖建军)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按流程完成了出厂前所有研制工作,2017年2月5日从天津港启程,经过约一周的海陆运输,于13日安全运抵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开展发射场区总装和测试工作,计划于4月中下旬由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这意味着我国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收官之战揭开序幕。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安全运抵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肖建军摄) 天舟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采用两舱构型,由货物舱和推... [阅读]

  • SKA反射面天线详细设计方案通过国际评审 SKA反射面天线详细设计方案通过国际评审

     北京2月13日电(记者贺迎春)科技部网站消息,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项目(SKA)天线国际工作包联盟近期在华召开了反射面天线结构详细设计评审会(DDR)。中国电科54所牵头国际同行共同编制形成的天线详细设计方案顺利通过国际评审。 SKA反射面天线详细设计评审的通过标志着SKA天线的研发工作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在SKA的工程研发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为SKA天线的后续研发和SKA工程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据悉,天线(Dish)工作包是在SKA的11个工作包... [阅读]

  • 煤炭间接液化技术成功实现百万吨级工业化应用 煤炭间接液化技术成功实现百万吨级工业化应用

     北京2月13日电(记者贺迎春)科技部网站消息,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发的高温铁基浆态床煤炭间接液化技术为核心的全球单套规模最大的煤炭间接液化装置――神华宁煤400万吨/年煤制油工程,近期实现了煤制油工程全流程贯通。 该工程采用的高温铁基浆态床煤炭间接液化核心技术,费托合成催化剂活性、选择性与产油能力等关键技术指标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实验室历时30余年坚持不懈的创新结晶。 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掌握了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百万吨级煤炭间接液化工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