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企业风采  >> 行业巨匠  >> 查看详情

内陆核电站:破冰仍无时间表

来源: 中国汽车文化网  日期:2017-03-11 16:09:28  点击:111 
分享:

  ■本报记者 马卓敏

  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王毅韧日前表示,我国内陆核电站有望于“十三五”开工,但他也透露,内陆核电站建设尚无明确时间表。

  事实上,几年前我国内陆就已经开展了核电站的前期准备工作,但至今仍被冰封。目前为止,包括发改委在内的核电政策主管单位未予以明确表态。

  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建刚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其实我国早已具备建设内陆核电站的技术能力。

  那么,是何原因导致我国内陆核电站的开工始终悬而未决?

  多因素须考虑慎重

  众所周知,美国约有100座商用核反应堆在运行,且一大部分是在内陆,法国也有一多半核电站在内陆。谈及我国内陆核电站建设迄今无法破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蒋蔚介绍,在核泄漏问题上,国家要求的是“实际消除”。“但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零概率。”

  此外,上海交通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胡珀表示,日本福岛核事故对我国核电的影响很大。“日本本身是地震带,本就不应安装如此多的核电机组,且由于技术是前两代的老式技术,所以受外部影响更大。”他坦言,日本上次地震和海啸叠加,为我们的电站设计敲响了警钟。“我们必须在选址上就做到万无一失。”

  “福岛核事故充分说明,不管多少道安全屏障,核电站都有可能被摧毁,而且是以未知的方式被摧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郭S如是说。

  据介绍,我国计划在内陆建设的核电站为第三代核电站,采用的是非能动安全原理,且设置了严重事故缓解措施。

  “无论是第几代核电站,就像捷达、奥迪、宾利,都会出事故,只是概率不同,更关键的是司机。”郭S认为,我们对核安全的重视,更要体现在一线工人和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责任心上。

  “此外,我国还要在人口、密度、地质和气候条件等方面,与世界上其他建设有内陆核电的国家进行综合对比、全面评估。”李建刚告诉记者。

  胡珀认为,最终还要看政策导向。“内陆省份由于资源贫乏,为解决用电问题,很想建核电站。但核电站建设周期漫长且前期投资巨大,浪费太多。”

  冷却问题不容小觑

  除上述因素外,王毅韧还表示,内陆核电站建设要考虑内陆地区的一些特殊情况,比如极端干旱、极端降雨等。

  据了解,内陆核电站选址如不解决水问题,潜在风险极大。

  “内陆和沿海核电站的冷却方式有所不同。在内陆地区因为没有足够多的冷却水,所以主要依靠冷却塔的形式进行冷却,核电厂堆芯要得到充分冷却,才不会出现严重运行问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陈志指出,除了冷却问题,内陆核电站跟沿海核电站并没有本质区别。

  胡珀表示,内陆与沿海核电站在大构件上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沿海核电站是使用海水进行冷却,内陆核电站则是采用几十米高的风能塔进行冷却。“风能塔是风与水并用,既往塔里进风,也进水。美国有很多内陆核电站都采用此方法,内陆水不充分的情况下也可通过大气换热进行冷却。”

  当然,因人为因素导致冷却水减少而堆芯熔化的三里岛核事故,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蒋蔚表示,在这方面我国核技术目前正在向“无人干预”发展,只要出事故,堆芯自动维护三天以上,后续措施继续跟进。

  安全举措切忌麻痹

  “2011年后,中广核和中核都改进了自己的安全技术,目前采用的都是最新一代安全技术。”但胡珀也警示,一般核电站发生核泄漏时,多少都会有气体跑出。“过去,我们对核安全事故的处理主要是撤离多少公里以内的人,核泄漏危害的主要是大气,对大气我们能做的不多。”

  虽然目前我国已积攒了相当多堆年的经验,但蒋蔚认为,我国急需在国内建立起自己的核应急机制和应急队伍,以便在发生核泄漏时能及时适当地进行处理,减小对环境的影响。

  陈志也提醒,内陆核电站只要发生核泄漏,肯定会危害地区安全。但核电站应急有一定的范围,有的范围是跨地区的,要处理好不同地区间应急的协调性。

  “核电站是否发生核泄漏,跟核电站运行水平也有很大关系。第三代核电站从原理上确保了核电的安全性。”陈志表示,即便这样我们还要严格按照核电建造标准和规范来建设核电站,要让具有合格核电操作资质的人员来操作核电,切勿出现疏漏。

  蒋蔚指出,我国还应建立起完善的核安全监测网络,鼓励创新,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管体制。另外,还要做到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化,及时将最新的信息发布,对普通民众进行相应的科普宣传。

  “一旦有数据可查,拿实际数据与国际环境辐射标准比较,就能发现核电站并不可怕。”反之,蒋蔚认为,如果没有真实数据,对公众缺乏说服力,更容易引起民众的抵触心理。

  此外,郭S呼吁,或许还应为处在核电站附近的居民投上一份特殊保险。

  《中国科学报》 (2017-02-22 第4版 综合)

(来源:中国科学报)

相关

  • 近期将有10家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 近期将有10家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

     北京2月15日电(记者贺迎春)科技部副部长阴和俊在今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146家国家高新区发展势头强劲,发展态势良好,“十二五”期间营业收入保持年均17.4%的增长速度;2016营业收入预计达28.3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工业总产值20.5万亿元,同比增长10.3%。 阴和俊表示,17个国家自创区对所在地区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武汉东湖、湖南长株潭、四川成都等国家自创区主要经济指标连续数年保持30%左右的增速。2016年1-11月... [阅读]

  •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安全运抵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安全运抵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

    北京2月13日电(赵竹青 郭心冰 肖建军)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按流程完成了出厂前所有研制工作,2017年2月5日从天津港启程,经过约一周的海陆运输,于13日安全运抵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开展发射场区总装和测试工作,计划于4月中下旬由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这意味着我国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收官之战揭开序幕。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安全运抵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肖建军摄) 天舟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采用两舱构型,由货物舱和推... [阅读]

  • SKA反射面天线详细设计方案通过国际评审 SKA反射面天线详细设计方案通过国际评审

     北京2月13日电(记者贺迎春)科技部网站消息,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项目(SKA)天线国际工作包联盟近期在华召开了反射面天线结构详细设计评审会(DDR)。中国电科54所牵头国际同行共同编制形成的天线详细设计方案顺利通过国际评审。 SKA反射面天线详细设计评审的通过标志着SKA天线的研发工作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在SKA的工程研发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为SKA天线的后续研发和SKA工程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据悉,天线(Dish)工作包是在SKA的11个工作包... [阅读]

  • 煤炭间接液化技术成功实现百万吨级工业化应用 煤炭间接液化技术成功实现百万吨级工业化应用

     北京2月13日电(记者贺迎春)科技部网站消息,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发的高温铁基浆态床煤炭间接液化技术为核心的全球单套规模最大的煤炭间接液化装置――神华宁煤400万吨/年煤制油工程,近期实现了煤制油工程全流程贯通。 该工程采用的高温铁基浆态床煤炭间接液化核心技术,费托合成催化剂活性、选择性与产油能力等关键技术指标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实验室历时30余年坚持不懈的创新结晶。 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掌握了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百万吨级煤炭间接液化工程... [阅读]